13391639364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 医学 > 临床医学

长江大学医学部(内科学专业)课程研修班招生简章

学费:2.4万

学制:3年

方式:周末班网络班

地点:湖北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恪守医德,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3、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承担临床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4年。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1年,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等工作。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内容、按规定发表学术论文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可提前毕业。但同等学力者不能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共设置下列7个研究方向:

1、心血管疾病

2、消化系统疾病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4、血液病

5、肾病

6、呼吸系疾病

7、感染性疾病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补修课和实践环节。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应修总学分48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其中

1、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专业必修课17学分。

2、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

3、补修课: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该专业本科阶段主干课程3门。随本科生修读考核,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4、实践环节:实践课为必修课,含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和临床能力训练,10学分。

学位课程成绩以75分为合格,≥75分可计学分。非学位课程以60分为合格,≥60分可计学分。硕士生应在入学3个学期内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答辩三个步骤。

1、选题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及预实验等,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选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选题应对本专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能够对本专业的科研或临床医疗工作做出一定的实际贡献。

(2)选题一般应在研究方向范围内,充分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尽量与本专业或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或科研项目有关。

(3)选题应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新观点或新方法,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前人的工作,必须在自己的选题范围内做查新工作。

2、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确定选题后,应写出文献综述,并最迟于第3学期末在一定范围内(课题组或系)报告,广泛听取意见,经指导教师同意和系审定确认后,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科学研究。

开题报告必须有详细记录,记录填写在《研究生论文工作情况表》中;硕士生在听取意见后,做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填写《硕士学位研究生课题计划书》一式三份,分别报教研室(研究室)、院教科办及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3、中期检查:论文工作半年后,硕士生应在系或教研室或课题组内汇报本阶段的论文工作进展、所遇到的困难、下一步的计划等,与会者对其汇报提出意见或建议,促使研究工作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进行。中期报告必须有详细记录,记录填写在《研究生论文工作情况表》中。

4、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撰写的具体要求按照长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及有关要求执行。论文应资料翔实、立论有据、技术路线可行、结论正确、逻辑严谨,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5、论文发表:为保证硕士生论文质量,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公开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

六、实践环节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

1、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为必修环节,要求必须取得1个学术学分。其中,必须在学院及以上级别学术会议上至少做1次学术报告,每次0.5学分;参加学院及以上级别学术会议至少10次,共计0.5学分。参加学术活动应向学院提交由导师签字认可的书面材料方能取得学分。

2、教学、科研、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应从实践部分中至少选1个实践环节。实践时间应不少于20学时,由指导教师和系主任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最后写出考核评语,合格者记1学分。实践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对本门学科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有直接初步的锻炼。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辅导答辩、批改作业、指导本科生实验等辅导工作。

3、临床能力训练

硕士生在不影响学位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前提下,可由导师或导师组负责安排适当时间进行临床实践,在二级学科内相关科室内轮转。实践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结束后由导师组考核评估合格后记8学分。

七、培养方式

1、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2、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3、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或者和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4、研究生的学习应强调学位课以听课为主,统一考试;选修课可以采取考试、写读书报告的形式完成。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和方法的训练。

5、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要求硕士研究生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有关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的具体要求,按照长江大学有关规定执行。论文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九、联系方式

咨询老师:李老师

联系电话:13391639364(微信同号)

上一篇:长江大学医学部(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生简章

下一篇: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