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
经济学 >
金融学
学费:3.28万
学制:2年
方式:周末班网络班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是中国唯一有着深厚金融背景的财经学府,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科在2002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综合评比中排名全国第一。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金融研究基地。
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具备国内一流的金融学科实力和建设水平,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合作,组成了一支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金融研究队伍,共同致力于推动本学科的发展以及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研究。
一、培养对象
金融业监管部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以及有意于进入金融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社会各界优秀人才。
二、招生条件
1、遵守我国各项法律、法规,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并有意坚持在职学习者。
2、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及学位者(专业背景不限),且本科毕业满三年。
三、课程设置
序号 | 课程模块 | 课程名称 | 考试类型 |
1 | 学位课程(必修8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题库考试(校考) |
2 |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 ||
3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
4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
5 | 中级计量经济学 | ||
6 | 公司金融 | ||
7 | 投资学 | ||
8 | 金融经济学 | ||
9 | 选修课程 | 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 院(中心)考 |
10 | 金融工程 | ||
11 | 金融风险管理 | ||
12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 ||
13 | 货币经济学 | ||
14 | 国际金融学 | ||
15 | 互联网金融研究 | ||
16 | 农村金融 | ||
17 | 微型金融与创业金融 | ||
18 | 房地产金融专题 | ||
19 | 固定收益证券 | ||
20 | 证券交易实战与量化交易 | ||
21 | 会计理论与实务 | ||
22 | 金融机构混合经营与资产管理 | ||
23 | 学科综合 | 经济学综合 | 国考 |
24 | 学位外语 | 英语 |
四、教学方式
采取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相关专题讲座、论坛等。授课主要安排在周六、周日两天。
五、结业及申请硕士学位
1、完成课程班规定的学习项目并参加考试合格,准予结业。
2、达到以下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条件的人员,可按照《西南财经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有关规定》和《西南财经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位授予工作程序》授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
(1)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并考试合格;
(2)按照要求通过学校8门题库考试;
(3)通过国家学位英语和学科综合课程统一考试;
(4)学习期间须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5)撰写硕士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六、报名须知
报名时间:即日起开始报名,本期招生限额60人,额满为止。
报名地点:西南财经大学
报名手续:
(1)填写同等学力申硕课程学习班报名登记表;
(2)本人最后学历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3)本人学位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4)本人身份证的原件和复印件;
(5)本人证件照(1寸)两张。
七、注册
报名时将对学历、学位证书原件进行初审,并登陆学校研究生院新生预报名系统注册,审核通过并公示。
八、收费标准
学 费:32800元。(包含两年学费、书本费、资料费。学费不含考试费用、申请硕士学位和参加论文答辩等相关费用)。注:学费需一次交清,课程班正式开班上课后,学员因故不能坚持视作自动放弃学习,不退学费。
九、交款方式
1、现场现金或者刷卡缴费。
2、转账:
户 名:西南财经大学
帐 号:22 8914 0104 0005 359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成都东坡支行(或:中国农业银行青羊支行转东坡支行)
注:请在用途栏注明“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学费+姓名”
附件:师资介绍
【曾康霖】著名金融学家,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主任,现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金融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金融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1994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载入《国际名人传记词典》(1994年第二十三卷),2013年度获颁“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刘锡良】刘锡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助理,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原金融系主任、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首届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97年首批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99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王 擎】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博士,入选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和“四川省第九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现任四川省世界经济协会理事、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
【董青马】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管理、系统性风险。
【李建勇】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广发证券公司总裁、副董事长,具有丰富的投资银行业务经验,曾主持过数十家公司的股票发行上市与并购重组,2012年4月受聘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具有国家审计署授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审计师执业资格、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保荐代表人执业资格;曾受聘出任中国证监会第五届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第一届重大资产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曾出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以及协会下属证券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委员、经纪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 鹏】博士,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青年教师成长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担任《管理科学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管理科学》、《南开管理评论》、《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等重要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邓乐平】我国首届经济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独立完成专著2部,参与撰写专著3部 ,组织撰写专著1部,副主编全国统编教材1部,参与撰写金融大百科全书和金融辞典3部,发表论文30篇,承担重点课题9项。其中,专著《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实证的考察》为国家七·五重点社科课题的子课题,获国家教育部“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晨奖”。
【陈野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云南财贸学院金融系副主任、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国外货币金融学说”和“证券市场与投资”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倪克勤】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授课程:国际金融,国际金融管理,金融专业英语,中外货币政策比较研究等。曾赴美讲学,在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短期讲学。
【曹廷贵】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从1992年到1994年,受英国诺丁汉大学经济系邀请,由国家教委派遣,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英国研究西方金融及金融教学。1997年受美国杜肯大学邀请,作为访问教授前往美国,研究衍生金融工具。2000年受德国柏林经济学院邀请、DAAD资助、作为客座教授前往德国,研究德国金融及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邀到波兰波兹南银行学院讲学。在德国发表有关中国银行体系、央行及其货币政策、通货紧缩等方面的论文。
【邱兆祥】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常务理事,经济日报《环球财富刊物》、《金融与保险》、《证券导刊》、《现代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等刊物的高级学术顾问。
【阎庆民】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银监会副主席、高级经济师,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魏加宁】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常务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
【谢 平】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兼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金融研究》主编。其他社会学术兼职有:《经济研究》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高 坚】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现任国家开发银行总经济师兼资金局局长,专业技术资格为高级经济师。
【洪 正】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等一流期刊匿名审稿人。曾参加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课题“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颜文业】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潘席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固定收益证券分析和金融工程学。参与编写教材3部,发表论文10余篇,承担重点课题2项。教学工作中,既注重理论研究,也非常强调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已经通过CFA第一级考试,并有美国税务筹划经历。
【刘晓辉】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课程:国际金融学,汇率理论与政策,货币金融学。担任《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国际金融研究》和《南方经济》等期刊匿名审稿人。
【周 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金融实务届担任高管人员多年;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成员;2004年以来为研究生讲授《金融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个人理财研究》、《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并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彭克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永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CPA、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会员、西藏自治区政府金融顾问。
【莫建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讲授课程:投资学,投资银行学,财务管理,经济学。近年来,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项。
【万晓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范围:货币金融,宏观经济。金融稳定担任《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匿名审稿人。
十、联系方式
咨询老师:李老师
联系电话:13391639364(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