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临床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暨湖北省人民医院),创建于1923年,湖北地区第一家公立医院,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湖北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窗口医院。在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校训以及学院“以创新精神发展先进独特的医疗技术,以人本精神创造和谐温馨的养疗环境,以求是精神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的办院理念指引下,学院医学教育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医院现有两个院区。主院区位于武昌张之洞路,占地2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建有国际一流、功能完善的门诊和住院大楼,手术室均为净化层流到百级或千级标准,重症监护室、导管室等均设备先进、管理一流;临床医技科室78个,开放病床3500张;3.0T及1.5T双梯度核磁共振仪、64排128层容积CT、ECT/PET、IGRT肿瘤放疗直线加速器等国际先进医疗设备一应俱全。年门诊量306万人次、手术逾6.2万台次、出院患者14万人次。医疗服务辐射到全国乃至海外。东院区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占地250亩,规划床位2300张,以高新科技化、人文化、国际化和山水园林化的理念设计建造。
学院现有在职职工53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216名,副高职称350名,在院博士生导师60余人,硕士生导师200余人,包括国家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一批饮誉海内外的名医。诺贝尔奖得主和两院院士30余人受聘为医院客座、兼职教授。
学院设国家人事部批准的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口腔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20个教研室、78个临床医技科室。心血管内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及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心血管内科、肾病内科、胸外科、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内科、精神医学科、检验医学科、护理等9个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含内科学、外科学、检验医学、肿瘤学等)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心血管疾病专科(心内科、心外科)、神经疾病专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眼科为武汉市建设国家医疗服务中心的国家或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学院有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病毒室)、卫生部心律学重点实验室(建)、心血管病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消化性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药药剂学国家中医药Ⅲ级实验室、心电生理国家中医药Ⅲ级实验室、消化道病理生理国家中医药Ⅲ级实验室;有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卫生部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基地,湖北省心血管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眼部疾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消化疾病微创诊疗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有湖北省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消化内镜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超声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精神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神经外科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眼科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变态反应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有湖北省神经精神研究所、湖北省儿科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消化与肝病研究所、泌尿系病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药学、妇科、生殖医学等研究室。湖北省模式动物中心的技术水准与特色达国际一流
为适应新时期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学院坚持“科学、友善、良知”的核心价值观,“德育为先、质量为本”的教学方针,不断更新观念,持续深化改革,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创新医学教育管理模式,在规范化、程序化、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动态激励机制,将“引导、指导、督导、疏导”融入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学生中形成“诚信、协作、尊重、感恩、奉献、传承”的团队文化氛围,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从而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需求。
目前,学院教师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学》等,副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学》、《精神病学》等。《内科学》为湖北省精品课程,《精神病学》、《急诊医学》为武汉大学精品课程;为武汉大学非医学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8门;曾选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获评湖北省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曾获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高校理工组)第一名、学院教师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理工科),连续七届获得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我院教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0多名专家、学者分别在国际学术团体和全国及省市各类专业学会担任重要学术职务,包括中华医学会理事及二级学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
近十来年,学院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0余项,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政府公益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部基金项目及省级攻关项目。据国家科技部信息中心公告,学院在统计源期刊上论文发表数居全国医疗机构第八名(2014),发表SCI论文数居国内医疗机构第12~30,包括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medicine、PNAS等国际名刊。学院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160余项。
学院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截至2015年,已有数百名研究生赴美国、德国、日本等名校深造,并有18个国家的留学生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在我院攻读学位。近年来,我院招生规模稳定,本科生(五、七、八年制)每年招生200余人,研究生每年招生近300人;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学院近三年总就业率为96%,均高于学校平均就业率,居武汉大学前列。
所培养的历届学生中,分获省、大学、医院等各项奖项,如:研究生的“教育部台湾学生奖学金”、“湖北省三好学生”、“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湖北省教育厅优秀留学生奖学金”、“武汉大学朱裕璧医学奖”、“武汉大学医学部向近敏教育基金奖”、“武汉大学医学部廖康雄奖学金”、“武汉大学学术新人奖”、“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武汉大学杰出青年”、“武汉大学五四青年奖章”、“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武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等;本科生的“武汉大学国家奖学金”、“武汉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武汉大学励才奖学金”。2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批武汉大学博士生自主科研项目66项、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7项、武汉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85项。
毕业生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当地医院的技术骨干或知名专家,其中不乏杰出人才,成为社会、各大高校的中流砥柱——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有国家级专家或国家“863”、“973”首席科学家;有武汉大学杰出校友;有的获得国家或部省级科技奖励;有的在国际学术界有较高声望,在国际学术团体、全国各类专业学会上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将以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优秀人才。
问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需要修学分吗?
答 是的,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需要修学分。根据武汉大学的相关规定,在职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后,需修满规定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并获得相应的证书
问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需要考什么呢?
答 作为一名考生,了解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考核的具体要求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梳理毕业考核的各个环节,为准备攻读或正在攻读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同
问武汉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是双证吗?有学历证书
答 武汉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是否获得双证,这一问题涉及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相关政策以及武汉大学自身的具体规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双证”的含义
友情链接
1552504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