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91639364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8:00-24:00 

招生院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独立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门机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单位。经过历代学人的艰苦创业,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党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9年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一、历史沿革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马列主义教研部和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

1980年,学校成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专门负责全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后更名为马列主义教研部。1986年,成立思想政治教研室,并于1997年更名为思想政治教研部。

2003年7月,马列主义教研部与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合并,组建马列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与新组建的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合署办公,均为正处级建制,直属学校领导。

2004年底,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和原政法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政法学院,马列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与新政法学院合署办公。

2005年12月,马列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为正处级建制,仍与政法学院合署办公。

2011年3月,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设置,直属学校党委行政领导。

二、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哲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点。

学院现有6个省(部)级学科平台:2004年,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获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江西省高校德育基地。2012年,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江西省纪委重点研究基地。2014年,“社会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获批为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社会发展与创新研究中心”获批为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6年,获批教育部研究基地“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获批教育部研究基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此外,江西师大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井冈山精神研究中心、伦理与德育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机构也挂靠在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199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为江西省重点学科,是江西省最早获批的重点学科之一。该学科“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皆为江西省重点学科,2010年升格为江西省高水平学科。2016年被江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高校学科联盟牵头学科。2017年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优势学科”。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该学科是我校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唯一被列为四星级的学科,近5年来在全国排名一直保持在前10%。

学院始终以开放、合作的理念推进学科建设,注重加强对外学术交流。近年来,先后主办和承办了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年会、中国政治学会年会、江西发展论坛、第三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全国省属师范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会第19届年会、第17次中韩伦理学研讨会、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南昌)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学术会议。

三、科学研究

学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四大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社会治理与创新研究、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研究。围绕着这些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40项,其中后期资助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项;省级重点项目50余项;重大横向项目15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30余部;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2项,二、三等奖36项;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四、师资队伍

学院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行政教辅人员7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8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4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7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1人。

专任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组成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2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四个一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江西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

学院注重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团队于2013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一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2015年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2016年学院获批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2017年和2018年教学方法项目连续入选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2018年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五、人才培养

学院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单位。思想政治教育是我校传统特色优势专业,于1960年创办并招生,至今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该专业于2002年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2010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为江西省同类专业中办学历史最悠久,整体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办学成绩斐然。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以培养卓越中学政治教师为主要目标,以江西省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依托,以社会调查和实践项目为抓手,以师范生技能培养为基础,形成了“厚基础、强素质、宽口径、多层次”的培养特色。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中获得“全国百佳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等诸多荣誉。此外,本专业也兼顾思想政治工作实务型人才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学院许多优秀毕业生成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条战线的领导与骨干力量。

学院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约60人,在校生近300人;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约60人,博士研究生10余人,在读研究生200多人。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围绕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目标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特色。通过以项目带动科研,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推进“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等,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为各行各业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和实务工作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

六、社会服务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主动对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着力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取得了突出成绩。

学院承担了多项教育部有关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任务。如,教育部“红土地”支教项目,教育部“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全国思想政治学科专业中小学骨干教师、省市教研员以及培训者培训等项目,承担了江西省90%在岗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国家培训任务,培训效果受到学员的高度评价。

学院发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优势,多次承接了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重要委托课题,积极开展社会调研和应用对策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承接了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发改委中央苏区振兴重大研究课题“中央苏区范围、历史贡献与发展现状研究”,江西省委委托课题“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江西省国资委委托课题“国有煤炭企业创先争优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江西省共青城市重大委托课题“科学发展观在共青城的认识与实践研究”,等等。相关研究成果或调研报告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评价并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达50余次。

学院教师积极参与理论宣讲,发挥社会思想引领作用,不断扩大办学社会影响力。我院2位教师作为江西省委宣讲团成员,多次参与省委重大宣讲活动,多次被评为“优秀宣讲员”;多位教师参与江西省“社科大讲堂”、“赣图大讲堂”等社科普及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理论研究成果。多次承担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读物编写任务,参与编写了《共和国的脚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红色经典传奇100例》、《培育我们的价值观》等通俗读物,作为全省中小学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辅助教材。

查看更多
招生简章更多
  • 专业方向
  • 所属院系
  • 所属类型
  • 学制
  • 学费
  • 详情

热门院校

热门专业

常见问题

报考江西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一定要有本科学位吗?

江西师范大学是江西省重点师范大学,目前开设有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在职读研的方式,其中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深受在职人士的青睐,不过对

江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有论文要求吗?

江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确实有论文要求,以下是相关信息的总结: 1、论文撰写要求 字数要求: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2万字,

江西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难度大吗?

江西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整体难度适中,但具体难度因专业和年度招生情况而有所差异。以下通过对考试多个维度的分析,客观评估其难度水平:

报考资格测评系统
本系统以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为核心,结合考生需求进行基本测试

友情链接 QQ1552504592